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睡不著都在想設計. 屁~啦


















不論做哪些事, 生活怎麼過, 名氣有沒有, 金錢有沒有, 我們最終會到達同一個終點, 只是在這路途上我們想要用什麼來累積, 選擇用什麼累積.


科技和技術不斷在進步, 這進步多少是被逼迫出來的. 進步基本上是好的, 對人類是好的. 但因為商業的產生, 供給和需求的對應鏈, 人類心裡的滿足感需要不斷被填滿, 感官需要一直被新事物刺激. 有需求就會有供給, 有供給就會有需求, 這關係像是處於一種無線迴圈.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覺得自己作出來的東西, 對人類是有貢獻? 這問題是有些吊詭, 或許每個作出東西的人都覺得對這世界有貢獻, 不然怎麼會把它完成, 或者這問題實在也太嚴肅了.

何必想那麼多?

因為沒做出來, 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像愛因斯坦發明原子彈時 也覺得這會帶給世界永遠的和平, 所以如果你有能力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事, 或許可以考慮從事算命師這項職業.

就產品設計這領域來看, 展覽每年不斷的進行, 設計師不斷的產出新概念, 新產品. 但我有點好奇, 這些新東西對這世界的幫助昰什麼? 這或許又必須回到供給和需求的關係, 因為廠商找這些大咖設計師作設計, 當然希望可以讓產量增加, 名氣變大. 因為沒有廠商會害怕自己太過出名. 反過來說, 學海無涯 不進則退. 如果你沒進步的話, 外人看起來就覺得你就退步了. 因為時間和商業上的對手是不會停止. 想像, 如果 apple 休息一年完全不推出任何新產品, 會發生什麼事?

在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的情況下, 很多事情都是瞬息萬變. 科技更新速度越來越快, 要翻盤的難度也越來越低, 一不留神, 蠶食鯨吞下, 優勢很快就消失了. 我想某些台灣品牌或許很了解這道理.大家都很努力, 那為什麼會演變成這樣? 就像郭泓志在今年棒球經典賽上對韓國八局上被打爆的情況一樣, 你說郭泓志想被打爆嗎? 我不想, 他不想, 全台灣除了賭韓國隊贏的人想之外, 每個人都不想. 你說這些台灣品牌想要市占率越來越低嗎? 他們比我們任何一個人更不想. 但, 就是發生了.

寫到這裡,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作結尾, 除了保持樂觀繼續往前進之外, 真實的狀況有時雖然殘酷但卻也不得不面對.

某個計劃, 今年"照慣例"的去到了米蘭展, 但不知道什麼原因, 在各個較大的設計網站, 如 designboom 等等等並沒有曝光, 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是宣傳不夠力? 還是之前的總監比較夠力? 如前段所說的, 大家都很認真做, 付出的時間和心力, 都想有所回報, 沒有東西是理所當然的, 沒了突破, 少了驚喜, 一昧打安全牌, 別人追上的腳步或許只會越來越近. 做的事大家都在看, 值不值得再讓人付出那麼多, 但, 或許不用計較太多, 閉上嘴, 先做了再說. 

工業設計或產品設計, 最開始的定義是要符合可以被大量生產, 考慮的點通常也是功能為導向, 並且在功能和外觀上達到一個最完美的平衡點, 但時間的推演, 很多事也會有些變化, 產品設計也是. 現在的設計或說從有設計以來, 都會有一些其他的聲音和支線加入功能為導向的主線裡, 科技的進步, 擴大了設計的限制, "基本上"只要銀彈夠多, 應該什麼東西都可以做出來. 多年以前CNC(電腦輔助加工) 都是用來做單件樣品用, 之後技術進步了, CNC成本變低了(但相較一般量產方式還是貴). 這時 apple 公司開了先例, 用 CNC 的方式來量產產品, 並且將這 CNC 這種製造過程紀錄起來並加上相關設計人員的解說, 讓原本在幕後較為神秘的那面, 產品製造過程和人, 搬了一些到了大眾面前. 這些變成了廣告的一部分, 變成了行銷的一部分.

大眾一直以來愛的是故事.

現代主義的造形線條都很簡化, 是因為當時的時代背景下, 所做的方向. 因為如果太過複雜, 製造成本會增加. 而接續下來的各式各樣的設計理念, 設計方向, 設計口號, 也都因為有各自的時空背景, 不過大概除了功能這個主線很少改變外, 其他的就較有起落. 設計包含著很多理性和感性的因素, 只要扯上感性, 通常就沒有固定的答案, 就跟宗教有些類似, 各種宗教就有很多分支, 只要你想, 你也可以創一個分支, 理由只需要是你的分支遵循的才是該宗教真正的教義, 但又有誰可以證明誰才是對的呢? 但宗教的意義和價值或許不在證明自己是對的, 而是心靈上的寄託和支持. 設計理念的狀況大致就是合久必分, 分久必和, 事情只要牽扯到人類, 時間一久一堆毛就不知道會從哪邊長出來,東西做久了, 會有兩種狀況發生,

一種是蛋塔效應, 不好意思, 蛋塔效應這類的事, 不是只發生在台灣, 設計早就發生過類似的事, 許久之前, 建築界的現代主義, 因為當時經濟蕭條, 簡單說就是沒啥錢蓋什麼有的沒的建築, 於是都出現用簡單的線段來蓋房子. 但過了幾年後, 經濟變好了, 有能力和條件蓋些不一樣的房子, 但很多人卻還是愛以前那種樣子的房子, 不管三七多少, 反正很多人就是想蓋那種直直方方的房子, 那變成一種流行形式, 就是潮.

第二種狀況就是, 有人跳出來覺得 "不, 事情不該是這樣的", 然後就會有新的思想, 不一樣的思想跑出來, 這或許也是人類可以不斷進步的原因. 而設計本質是創新, 所以這樣的情形出現也只是剛好而已. 但綜觀人類的歷史, 這樣的事, 宏觀的看, 每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 但發生的頻率相較之下還是比較稀少, 於公於私, 我們還是要為這些人拍拍手, 不管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而現今的設計, 跟藝術的關聯性多ㄧ些, 這股浪潮雖然也發生許多年了, 不得不提起 droog 這個設計團體, 雖然他們也不是最早把藝術性概念帶進產品設計領域的團體, 但或許可算是頗成功商業化的藝術設計團體, 雖然創辦人之ㄧ的設計總監離開了 droog. 但這20年的歷史, 位置卡的也算是挺牢固. 如果你看得到這篇文章, 表示你至少衣食無慮, 維持生命和生活的東西至少都沒有缺少, 天冷有衣服穿, 天熱有短褲穿, 有鞋子, 有襪子, 下雨有地方可以睡覺不會淋溼導致生病, 還可以聽聽音樂, 看看 youtube影片, 上上 facebook, 基本需求都是被滿足的, 套句 fight club裡的台詞,

"God damn it, an entire generation pumping gas, waiting tables - slaves with white collars. Advertising has us chasing cars and clothes, working jobs we hate so we can buy shit we don't need. We're the middle children of history, man. No purpose or place.

We have no Great War. No Great Depression. Our great war is a spiritual war... Our great depression is our lives. We've all been raised on television to believe that one day we'd all be millionaires, and movie gods, and rock stars, but we won't. We're slowly learning that fact. And we're very, very pissed off."

簡單說, 就是過頗爽.
很多重大的生命基本必需品都被發明出來了, 大概百分之10 的現代人需要的是要被填滿那無止盡的空虛心靈, 覺得空虛覺得冷嗎? 當然科技的發明並能維持一段時間, "通常"帶給人類都是好處多於壞處. 本來要用email當例子, 但這時候舉這種例子已經顯得很過時, 不拉風. 還記得沒有 youtube 的年代嗎? 靠~那時候要看個 Michael Jordan 的神蹟無敵拉干進球, 百大好球, 我同學要在拍賣上買別人收集的 VCD(沒錯, 是VCD 不是DVD, 也可以想見那畫質可以多好了), 但現在在youtube上就可以輕鬆看 HD畫質的兩千大好球, youtube上的好球剪輯不知道連續播半年播不播得完.

大部分設計師設計的項目大多是食衣住行育樂中的後兩項, 解決問題的設計佔的比例不算高, 注意, 不是沒有, 只是沒那麼高. 所以! 這時候又有人跳出來說 "design with the other 90% 設計師應該要為其他百分之90的人思考一下設計", 

但其他的人很多原因還是為這 10% 的人做設計服務, 而常態進行藝術買賣的人或許可說是世界經濟能力的前 5%, 設計服務基本上還是建立在ㄧ種供給與需求的商業行為, 西瓜靠大邊, 也不是多邪惡的事, 剛好而已. 1% 的美國人擁有 40% 的財產, 而這些人理所當然的也是藝術買賣的主要客群, 設計是一種商業行為, 不然設計出來的東西沒人買, 設計師怎麼過日子? 所以設計跟藝術牽聯上一點也不為過, 設計師們滿足了比較消費能力較充裕的人的需求, 解決他們的問題. 金錢真的不是多罪惡的事, 金錢可以幫助很多需要幫助的人, 為了賺錢沒作出什麼傷天害理的事, 大家都可以接受, 只是選擇罷了.  

藝術是極度感性的創作,很多時候都只是"爽" 就夠了, 那什麼是爽? 新東西會爽, 美的東西會爽, 超越的東西會爽. 但, 前提是要有人看到. 撐得夠久, 有人會看到; 時機對, 如同 Linsanity 也會被看到, 做藝術比打籃球幸運的是, 籃球員的黃金時期就只有那約莫10年的時間, 年過 30才被找進 NBA 打球, 雖然還是無比強, 但都已經很難打出什麼名堂, 很多東西都需要累積, 總冠軍, MVP 那些虛名也是. 但這難度不低, 因為 NBA 不會放任任何籃球強者不去 NBA 打球的機會. 


睡不著怎麼不去旁邊玩沙就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