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solids collection



























Daniel To 和 Emma Aiston 組成的 Daniel Emma,
在這之前花了兩年的時間到處去實習累積經驗,
他們最近做的solids collection,
很有自己的 "風格",
不是走精緻路線那條路,
用一些方跟圓, 組合成一系列用品,
看起來又有些是工業設計現代主義後的形式主義*調調,
或許這樣才能殺出一條血路吧?!




*外觀是極簡的造型, 但跟物品的功能沒有太大的關聯.
  追求是形式上的極簡.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快" 遞



































創意顧問公司 Ogilvy & Mather Jakarta 幫 UPS 設計了宣傳雕像,
把 "速度" 這件事視覺化,
以一種誇張卡通的手法來呈現,
完成的樣貌實在很棒 !
放在街上跟路人呈現一種很趣的感覺.

那...這是藝術還是設計?

2010 臺灣設計師週



























2010 臺灣設計師週 就在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2010/9/3(五)  ─ 2010/9/12(日)  10:00 ─ 21:00
共有13個主體展:
門票團購, 預購還有優惠!!
持票根到星巴克還享買一送一等優惠,
可以參與展覽還有咖啡可以喝,
怎麼有那麼棒的事!!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跟父母講解你的作品
















How to explain it to my parents (內有影片).
記錄了九個藝術家跟他們的父母講解他們的作品,
裡面其中一段很有趣,
兒子向母親介紹作品,
媽媽可能想傳達關心, 在意作品的感覺,
下意識就摸了兒子的作品,
兒子瞬間反應 "請不要摸它". (哈~)

這場景我也面臨過,
那是種說不上來的奇妙感,
父母的反應回想起來也是很有意思,
父母跟一般人對於藝術設計的認識差不多,
但他們可能沒想到自己的子女也在搞 "看不懂的東西"* .
反應是"這ㄗㄟ喔?!"
反應是那這個怎麼賺錢生活?






*昨天去了一個美術館, 一個爸爸帶著兩個小孩,
  不知道小孩問了什麼,
  只聽到爸爸說"看不懂的就是藝術".
  或許吧~
  因為我有時候也看不懂~




或許就像李屏賓先生說的
"我媽媽從來搞不清楚我在幹什麼,"
"(但)她今天來了~"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故事




突然想到一個小時候的故事,
大概是小學一年級還二年級在安親班發生的事,
安親班旁邊是一間廟,
門口就是廟的廣場,
有時候會有一些老阿伯坐在那聊天.

老師常搬張桌子就讓我們在桌子上玩積木,
有次要趕著收積木,
大家便一個個用小手抓著積木放到籃子裡,
這時有個小朋友把籃子放在桌子邊,
把積木從桌子上掃進籃子,
讓速度快了許多,
旁邊的阿伯看到說 "驚ㄎㄧㄠ~",
那小朋友聽到很開心.
然後那個小孩就跑去河邊觀察魚逆水上游,
並立下志向.

這影片拍得實在太有感覺了!
 有一段特別喜歡. 

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有時後事情遇到只能接受,
反正這類的事不是第一次,
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誰叫自己牌子不夠大, 不夠屌,
 但這次卻是屌做太大被禁展! 
 大家愛看又怕~ 
 難道要跟當兵一樣, 永遠不要當第一個  


阿Q點的想法,
這對我只是莫大的鼓勵.
cheers!

有時後



盡心盡力為之,
但事情總不會是照著預想的結果走.

每個人的想法心態無法相同,
所以產生誤會,
甚至那誤會也被認為不是誤會而是真相,
有時話需要明講有時需要隱藏.
有種說法, 一個人的人格做事態度從小就養成了,
成長經歷和社會化的過程,
學習到把哪些隱藏起來比較好做事,
有時後用力太多, 卻顯得刻意,
像把身體裡面的怪物放了出來,
讓人承受太深, 太多,
讓人無法承受,
或許怪物就該好好關在籠子裡,
不該赤裸裸的呈現出來.

會有不同意見,
會有不同喜好,
可以嘩眾取寵,
可以特立獨行,
或許兩者皆有.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或許




或許這是藝術家給人的印象,
或許有人覺得這可能只是宣傳手法,
但卻有那幾分真實.

~~~



離開了汐止, 進駐了板橋,
地點不同, 但都是借住在朋友的家.
窗外是主要幹道, 交通繁忙.
大概早上六點20開始
就可以聽到大量的交通工具不停碰撞地面的聲音.
期間斷斷續續有些聲音,
直到下午五點多開始又是另一波高峰.

隔條馬路的對面是個公園,
窗戶的正對面有很多籃球場,
而且晚上還會開燈,
因為是暑假, 大概下午兩點多就有人在投籃,
三點多開始人群慢慢多了起來,
籃球場一直維持著飽和的程度直到九點人才慢慢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