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not)ready



not ready 是種心理狀態,
每個人對於準備好的程度不同,
不過有時那或許是對於未知的未來所傳達出的ㄧ種恐懼,
要當兵了, 或許在那之前, 還沒準備好要當兵,
但入伍那天, 就是要在某地方乖乖集合.
要出國了, 不管東西或心理準備的有沒有很齊全,
機票上的時間, 也不會無緣無故更改.
我想時間到了, 緣分到了,
not ready means ready.
該來的, 不必慌.






-
看了 X-Men 三集,
不知道為什麼都會想起海賊王, JOJO冒險野狼, 或神奇寶貝的感覺,
但事實上卻是不同的作品,
戲法人人會變,
各有巧妙不同,嗎?
呈現出的個性是不太一樣,
X-Men 是茶葉蛋,
海賊王是荷包蛋,
JOJO冒險野郎是炒蛋,
我想大概是這種感覺吧.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life skating



















那天去滑冰,
因為早上腰部突然閃到,
所以活動從滑冰變成滑冰攝影師,
這裡的滑冰是室內的場所,
像是一個操場的場地,
有畫分一小塊區域是新手練習區,
另外的區域是就像是操場那樣的動線供人滑行,
天花板很高, 並塗成白色,
試圖將視覺延伸到最大值,
在這裡並沒有下雪,
不太需要穿著厚重衣服,
重要的是,
這裡充斥的昰完全可以理解的語言吧.






-
"生命中已不再有一個集體的意義, 也就是那種個人可以選擇是否參與的意義; 但要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也不昰那麼容易."






-
金錢是件有意思的事,
生命個體擁有了這樣的物品,
伴隨而來的行為和思考也會有些不同,
在生活中, 很多事情需要溝通妥協,
雖然不至於不舒服,
但對於真正的內心的自我而言是些許不同,
似乎有種不昰自己選擇的感覺,
然而, 金錢可以幫助人們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
想吃的食物,
想用的手機, 桌子, 椅子,
想穿的衣服, 耳環, 項鍊,
等等外顯的實體物品,
每樣選擇的物品似乎都傳達了你我這個人的形象,
但如果一開始就不缺這些實體物品的人們,
這些選擇並沒有那麼重要,
對他們來說或許這只是基本的,
有了適當的金錢後,
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更接近我們想要的樣子.
看著騎著摩托車上班拿著iphone4的人們,
不知道為什麼,
我總覺得有些怪,
或許是我把iphone4的定位設得太高
把騎摩特車族群的薪水想得太低了.






-
在山林野外之處,
會有禪鳴鳥叫聲,
會有一種源自自然的頻率,
在這樣的環境下,
身體會慢慢接近這樣的頻率,
達到共振的效果.






-
對於一位好友正邁向成功的道路前進,
我由衷的替他高興.


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

song 2



不知道為什麼大約是從國中開始
就幻想著死亡這件事
不知道是什麼引發了我這些想像
坐飛機的時後
幻想著可能會墜機
有時在路上
突然有人拿刀刺向我
在房間窗戶邊
突然被子彈射中太陽穴
所以大學的時後
還真的被人打後搶走皮夾.






-




ghost writer 是部不錯的電影.




the men who stare the goats,
中文片名翻成超異能部隊,
但重要的卻不昰有什麼特異功能,
也沒有牌搓一搓變成 Ac 的橋段,
算是沒那麼主流的片,
整部片算是充斥著一種莫名的氛圍,
IMDb 的分數也沒多高,
但我還蠻喜歡的一部片.


_



 「我有時也會獨自上山,也很快發現在任何再安全的地方不小心摔一跤,都可能讓自己陷在別人想找都找不到的地方。所以也會揣摩如果陷入這種困境,我會怎麼想。我會非常想念家人,我會在山上大聲喊我愛他們。我會希望大家能堅強地原諒我的疏忽。我希望大家能把有限的生命與相聚無限延長到想像中的一生。

我對山的浪漫想像使我走上這條路,希望大家在怪罪我之餘,也能因為這個浪漫本質而用另一個角度欣賞我的莽撞。不過,如果怪我可以使大家能消一些氣,我也會很甜蜜的接受。被罵,此時是甜蜜的。

大家要好好過這輩子。 我暫時回不去,如同我不能回到童年。但我們一定會再相見。我想知道我走後的地球發生什麼事,也會準備一些我在另一個世界看到的其他地球難以想像的趣事,讓我們下次相會有說不完的話題。

像爬山前的短暫分別,我出門去登一座沒爬過的山了!」



_林克孝先生的那封信.

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雨中走路



許久年之前,
有個外國人說,
你們台灣人講話好像都習慣很誇張,
某食物好吃, 某食物超好吃的~ 全台灣最好吃的, 你一定要吃
某東西便宜, 某東西超便宜的~ 全台灣最便宜的, 你一定要買
所以我們出了一堆台灣之光.






-
比爾蓋茨的書不會告訴你他母親是IBM董事,是她給兒子促成了第​一單大生意,巴菲特的書只會告訴你他8歲就知道去參觀紐交所,但​不會告訴你他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的...

從朋友那邊看到的,
我只能說那又如何?
難道出生在那樣的家庭,
有那樣的家庭環境支持,
難道昰他們的錯?
不同的環境都有不同的挑戰.
不過他們生活昰過得也蠻爽的啦~哈

"Be not afraid of greatness: some are born great, some achieve greatness, and some have greatness thrust upon them."
William Shakespeare







-
前陣子看到關於過度使用 facebook, twitter 可能產生的後遺症的報導,
關於思考深度,
關於訊息接收,
都趨向短暫快速,
人們不再, 不需, 不必靠著自己自身的能力去思考,
有什麼疑問,
google會告訴你,
奇摩知識+會告訴你,
msn 朋友會幫你,
facebook (上的)朋友會幫你 按讚,
每件事或許都有陰陽正反面,
絕對的事不覺得怪嗎?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credit & 尊重

台灣設計如果要用得獎來說, 比以前進步多了,
大家都很會得獎,
每個人都在得產品設計界的奧斯卡獎,
但有些事卻沒啥進展.
尊重, 這兩個字很簡單,
要做到其實也沒很難,
只是看有沒有那個心罷了,
尊重設計師,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專業.

之前在倫敦 Design Museum,
看今年的 Insurance Awards,
很高興看到了來自台灣的作品,
該作品是設計師參與某單位的計劃所做的作品,
在展場, 只看到該單位的名字,
設計師的名字沒出現過,
這樣的狀況在展場所有作品裡是唯一,
每件作品都是掛設計師的名字,
好吧, 美其名是推廣台灣,
當然很感謝該單位提供這樣的平台和機會讓設計師發揮,
但設計師就這樣消失一個曝光機會,
如果今天是提到設計師的名字,
當然也會查到他是隸屬在哪個單位,
該單位也會有曝光機會,
今天大家查該單位,
得到的結果卻不會是該設計師,
我覺得很可惜,
失去一個雙贏的機會.

另一個例子, 也是朋友的例子,
剛好也是跟剛剛提的單位有關,
朋友前年(? 反正不是今年) 參與該單位的計劃, 作品完成了,
結果朋友 "剛好" 今年去倫敦玩,
"剛好" 去看了倫敦設計周,
很幸運的, 在展場上 "剛好" 看到他自己的作品!
但在這之前他卻很 "剛好" 不知道他的東西要被拿出來展.
發封 email 有很難嗎?
打幾個字而已, 現在都不用磨墨養鴿了.

之前在莫斯科實習參與的案子,
因為當時快離開了,
只參與了該案子前期,
前些日子案子完成了,
在他們自己的網站公佈,
那邊的總監寄信跟我說這件事,
在那網頁看到自己的名字也有出現在上面,
一間 200多人的設計公司,
可以做到這件事,
這是尊重.
對設計師的尊重,
對人的尊重.

"假設"
如果一個設計師參與一個案子到量產前端了,
並且從概念開始就參與的人,
這樣還不能算他的 credit,
我不知道怎樣才能算?!
將心比心, 這樣心裡能不幹的人,
除了真的修養好, 不然就是被耍好玩的.
或者兩者皆是.

我想了幾個小時, (或許是還不夠久吧)
但真的沒有理由讓該設計師的心力就這樣憑空消失,
利, 貴公司賺到了,
名, 您現在正在拿,
但能不能讓設計師擁有一丁點該死的尊嚴和尊重.

得獎是一時的,
尊重是永遠的.


Steve Jobs 不會說他設計了 iphone,
但有損他的設計地位嗎?
蔣帥友柏會說是他設計了什麼什麼嗎?
因為他知道真的也不是他做的,
他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麼,
他知道在案子裡他做了什麼.
stay
t
r
u
e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