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pace






































































騎著車突然想起,
為什麼台北讓人感覺步調快速,
而這個感覺是我剛接觸這個城市的時候就這樣感覺了,
或許是地方太大了, 回家的距離遠了,
下班之後大家都想快點回家,
大家都知道回家的路途遙遠,
想要早點到家,
騎車開車就只能騎快一點, 開快一點,
坐捷運就要走快一點,
大家努力的做著回家這項任務,
外在身理的動作多少影響著心理的思考.





;
前陣子看了一個新聞攝影展,
展覽還不錯,
整個氛圍有被營造出來,
或許是展覽空間是舊紙廠的關係,
不需要太多有的沒的就可以很不錯,
那種陳舊的歷史感是無法被取代的,
空間充斥著切削木頭後殘留的氣味,
和很多文青.






;
人生, 本來就是由矛盾組成的.

當我舉了個流浪漢, 這種極端的例子與人討論時,
對方似乎以一種直線式的思考, 連連看的方式,
把我連到我想成為流浪漢的框框裡,
認為我太過天真,
"以為流浪漢就有多好過?!"
但孰不知我只是想討論這件事罷了.
為什麼會覺得流浪漢過得不快樂呢?
以各種主流價值來推斷的話,
他們有可能是不快樂的, 不好過的,
天氣冷了, 他們缺乏遮風避雨的地方,
肚子餓了, 可能要在便利商店外等過期便當, 麵包,
各種想像的到或想像不到的生活情境,
這些情境可以約略浮現在我們腦海裡,
所以推斷出他們不快樂.
那麼, 如果是另一種極端的例子,
很有錢的人, 台灣最有錢的人,
講到這種例子的時候,
人們當然也對於她的生活有些既定的想像和描繪,
可能覺得她生活應該是很愜意的吧, 很享受的吧.
那麼平平淡淡的過日子呢?
那些日子當然也有所謂的既定印象, 所謂的生活風格.

只是, 我想說的昰,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當我們選擇了一種方式過日子,
就無法體會享受到其它種生活方式,
只能藉由自己的生活體驗經驗去想像去臆測,
那, 何不用更宏觀的態度來看待人生?






;
橫山家之味,
昰有B許久之前推薦的一步日本片,
是部很有日本風味的電影,
整部片以一種淡而不濃烈的自然風格步調在進行,
生活意味濃厚,
切菜的聲音, 生活的種種聲音,
讓人感覺就像是在看隔壁鄰居或自己家裡發生的故事一般,
這部片光線的光線色調也如同它所呈現的步調貼合,
它呈現出的昰除了視覺外的另一種張力,
想說出什麼又說不出來的一種熟悉感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