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自己買的跑車才是跑車

Martin de Thurah at Epoch - Weight Watchers “If You’re Happy”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ales on Vimeo.

跑車 名貴的車 看起來很炫的車
一輛台幣超過 400 萬的車
最好是幾乎等值於一棟房子的價格 超過也沒關係
似乎是許多賺了大錢後 累積了許多財富後的人們
會入手的一種設備
一種犒賞自己的設備
一種隱性兼顯性的傳達出 老子就是有錢 
有能力消費的起這類產品
或多或少在對自己的努力做個陳述





事情一定有正反兩面
優點隨之也會帶來一些缺點
大陸人口很多 市場很大
但現在依舊是言語不自由的國家
還是有很多限制 封閉
地方大 人的感情會遠一些
很多時候國內發生的事情都不近
感覺跟自己比較沒關係





如果南韓前副總統跑去北韓參加閱兵典禮
不知道人民有什麼想法?




人類是有些犯賤的動物
明知對身體不好的事情卻拼命做
零食等加工食品添加了許多食物沒有的味道及原料
廣告拼命打 沒停過
在各大小賣場 便利商店結帳區附近
也充斥著小零食 甜點 巧克力
方便讓民眾在最後一刻可以忍不住結帳
有供給就有需求 有需求就有供給
而這種狀況不只發生在食品業
而是充斥在生活各種層面
看不完的電影視覺刺激影像
聽不完的音樂
看不完的新聞 消息 冷知識 八卦 行車紀錄器的影像
不講你永遠不會知道的 重要性極低的不知道不會怎樣的 秘密
買不完的產品 文具 公仔 鞋子包包衣服
追不完的潮流
練不完的人魚線 人字線 川字線 深蹲 TABATA 體脂5%
路跑流行跑路跑 單車流行買單車
單眼最近沒那麼流行就不用買 以後再買

我們不斷製造與消費滿足人們的慾望
把各種 娛樂 必需品與娛樂品不斷的端到人們的眼前
我們就像擁有異次元胃袋的動物
食物和慾望永遠沒有填滿的一天








p.s. 阿古 生日快樂

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

we no



父執輩的一位朋友
40 歲就退休 從此沒有從事任何正職工作
省點用 不買些有的沒的 倒也還不愁吃穿
另一位朋友 原本是某傳統產業的老闆
過了60歲 加上生意比較不好做
於是就退休了 想說日子可以過得輕鬆愜意些
沒想到 卻閒不下來
原本每天都很忙碌 有事要忙的日子
頓時完全沒事做
度日如年 過得有些不開心
但最近聽說開始接些零星的案子
過得比較開心自在些了

最近老爸一位 20幾年沒見
當兵時的換帖麻吉又聯絡上老爸
那位友人說已經找了好幾年了
拜社群網站所賜 終於重新聯絡上

要過怎樣的人生 似乎每個人各有想法
也沒有個標準答案
只是人生有太多種度過的方式
就如同五字棋局一般
從來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棋局
人生的際遇真的是很難說的
有時真的不是認不認真的原因
怎麼評判人生高低
標準在哪?
事業? 成就? 影響力? 金錢? 房產? 家庭和樂?
或許我們都只是在找尋繼續存活下去的理由吧

過了一段時間
Mr.Nobody果真是經典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theory of everything



(前一陣子的) 最近看了 Stephen Hawking 的介紹影片和幾年前買的一本書
影片裡面有其他科學家講到這個宇宙超級無敵大
書中寫到 關於宇宙怎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有很多推測
但是宇宙怎麼開始的 很多人都會說是大爆炸
但追根究柢去問為什麼會發生 卻是沒人有什麼把握
而 Stephen Hawking 此生的志業就是想拉近答案的距離近一些
他必須推測至少150億年前宇宙發生的事
但天才如他 花了30 餘年也還再找尋方法

地球所處的銀河系
大小大概就像是一本書裡面的一個句點
人的生命最長不過百餘年
有時實在不必想太多 堅持太多
但話又說回來
不就是一些眉眉角角的堅持, 要求, 和看法
才讓每個人如此的不同


看了一些之前暫存的文章
對當時的事情寫了些想法 如今看來卻覺得
那些意見對於整件事沒辦法做什麼太大的改變
多少只是滿足了 AQ 式的勝利
低調一些 風頭過了 媒體不拍 新聞不報
忍耐一點 被網友 kuso 一陣子
馬上就會有接棒的人出來


時代的進步 科技的進步 生活的進步
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東西 不只有乾淨的水
還有各式各樣的飲料 享樂的方式
慾望 美感 讓一切都回不去了
我們想要有更快更安全的交通工具 最好還要好看
我們想要有更好看 更炫 更限量 更超越時間的經典 衣服 鞋子 飾品
這些生活模式是因為進步的世界促成的
讓人們體驗到各種不同的生活滋味
就像小朋友喝慣加糖的飲料後
漸漸的不那麼喜歡喝白開水
沒有電腦 能不能活?
沒有 iphone7 能不能活?
沒有太空塑膠的筆 能不能活?
但這些的確帶給人一些調味料
這些菁英設計 高級設計 中產階級設計
對這個世界的幫助很有限
只是幫助原本對生活品味有 70分的人 提升到 80分 90分
或只是把 80分的人 提升到 90分
就商業考量 這些人是可以消費的起這些設計的人
是目標族群
但或許只佔了全世界不到 10%的人
gimmick



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2y



農曆過年剛過 沒多久 了一段時間
這也意味著轉換跑道約兩年了
過年的某天 家裡突然變得特別熱鬧
人聚得特別多些
酒喝得特別多些
話講得特別真實些
情緒發酵的特別快些
人生體悟得特別老些
一些長輩說 現在發生的事就是最好的安排
沒發生的不一定比較好
這論點正面點看有些盡人事 聽天命的味道
反面點看是不免帶著些消極的意味






電影 La grande bellezza (絕美之城) (有雷)
主角在約 40年前寫了一部經典小說後
就沒有再寫了
很多人都問他為什麼
最後他回答了
"我想尋找更美好的事物 可是..."


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girl say



有段時間沒更新部落格了
不是沒發生什麼新鮮事
或許是發生太多事
雖然到新的地方已經一段時間了
但今天還是有種必需長大的感覺






現在的資訊量和傳播速度非常快速
我相信人腦無法追上和處理所有的資訊
只能慎選必需的資訊
選擇太多並沒有太多的益處
當你只有有限的選擇時 反而能更專注些
我想如果 30年前網路速度跟現在一樣快
那應該 30年前就會有宅男的名詞出現了
網路有太多吸引人眼球的糖果了
影像不若文字有較多思考的空間
看影像比較像是坐在位置上 嘴巴打開 就有食物送上門
完全不用動手拿餐具
為什麼 50歲以上的人 比較少 宅男?
有可能只是不太懂電腦
人要短時間做出生活習態的大改變非常難
要花時間去學習一樣新東西也需要有相當大的動力和誘因
更何況是閒暇時間的娛樂活動 有點無關緊要
沒有對生命財產有強烈威脅性
把時間花在習慣的處理模式 比較方便 比較有效率 不必改變





一局台語諺語 "豬好料人難料"
今天不知道在哪看到
西方哲學的思想都以理性思考為重
東方(或華人)哲學的思考都偏感性居多
華人對於成功還蠻常求助鬼神的幫忙
初一十五燒香拜拜
求的是心安 認為只要心思正了 事情就容易成功了
這其實也多少有幾分心理學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