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行廣州


















前些日子 終於去了傳說中的中國一趟
很大 什麼東西都大 建築物大 展覽館大 馬路大

去逛逛展覽見見不同領域的世面
了解一下狀況是如何
雖然沒有太多的時間到旅館和展覽館外的地方閒晃
不過最後也有幾個小時的時間去晃晃這個城市
很觀光的去短暫看了一下小蠻腰

廣州是中國第三大城市
人口超過1000萬人
捷運路線密度或許跟台北市差不多或略密集些
不過覺得台北市的捷運還是舒服一些 燈光柔和些 
中國也如同很多人說過的
硬體設備一點也不遜色
不過人們等軟體條件還有進步的空間
但這多少因為人們競爭激烈
你不吃 別人就搶著吃了
所以誰還跟你想吃還不好意思
捷運門開了 就要先上車了 還等你出來勒?!

這次去 大人們有些吃飯的場合
商業真的是再實際不過的領域了
你能夠提供什麼? 能端出什麼菜給客人? 如何滿足客人的需求?

中國的市場很大
中國每家公司都在比大 展覽都是火力全開的展示
世界各地的公司口水都流滿地
可惜絕大多數都很有可能看得到 吃不到
中國政府很強勢 也強力扶植中國企業的強大
有些公司 "現階段" 是由歐洲一些國家德國 瑞士等跟中國的合作
幾年後就不知道會怎麼樣了?
會不會像一些台商的狀況 廠房運作順利個幾年 就被拿走經營權
逼得往更內陸的地方設廠

世界太大了
是否就該滿足小確幸?
隔行如隔山
跑馬拉松的可能也不認識 Marc Newson
說實話
台灣的科技業過去做得很不錯了
真的該為他們鼓掌
但接下來呢?
接下來該怎麼繼續那榮景並更進步呢?

沒人知道未來會怎樣 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知道 要碼已經中了好幾期樂透頭獎
要碼就身體健康 永遠不會遇小人
就算知道 有時候說一句
這是劫數 避不過 不也一樣?
避不過就說這是天命 所謂天命不可違
既然不可違 先知道有什麼用
還是存善念 多做點好事比較實際一些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睡不著都在想 2013台灣設計師週 真的. 才怪.



























對, 轉眼間. 台灣設計師週又要準備起跑了. 在沒有參與其中的一般民眾沒發覺的時候, 台灣設計師週大概在最近第二波都開始動起來了, 加上最進有篇報導說關於策展人肯定有錢途的狀況下, 今年的策展人預計也是會如同台灣棒球一般的爆增. 聽到這裡, 策展人們紛紛比出某根手指. 表示相當認同.

從七年前, 開始了第一次的台灣設計師週, 那時候規模沒現在那麼大.第二屆在四四南村, 第三屆開始盛大起來, 辦在華山創意園區. 非常難能可貴的昰, 這個台灣設計師週昰民間團體開始籌辦的, 在沒有什麼資源的狀況下, 一刀一刀砍出一條能走的路, 真的不容易, 媒體推波助瀾的瘋狂炒熱設計熱潮的狀況下, 也讓台灣設計師週在辛苦籌辦下, 走得不那麼艱辛. 從第三屆開始, 台灣設計師週開始販售門票, 並且也有些贊助廠商, 這樣很好, 如果想讓展覽辦得更有品質, 吸引更多的人參與, 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這是一個永續的方式. 只是, 台灣設計師週能帶給買票參觀的民眾什麼? 或想帶給民眾什麼?

要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可能性大概比中樂透頭獎的機率再低一點點而已, 所以還有機會.

有位朋友去年來看展, 覺得展覽跟他原先期望的有著不小的差距, 覺得太過商業. 但商業這把尺真的很難拿捏, 跟他討論時, 我的論點主軸在於如果完全沒商業考量, 很難辦得長久, 辦得永續. 但似乎不太能完全說服他再次從口袋拿出兩百元買門票進場. 參與一個展覽, 每種角色想獲得的東西一定不完全相同, 通路商想找有潛力大賣的產品商品. 設計師想在工作之餘, 現實溫飽之外, 長官公司喜好外, 職場無奈外, 有自己可以掌控的設計產出, 再次燃燒自己的設計魂. 參觀的民眾, 有的可能是對設計有興趣; 有的可能是關心台灣設計, 支持台灣設計; 有的可能是假日無處去, 看看時下流行的設計, 拍拍照漂亮照片, 吹吹冷氣也算是不錯的選擇啦.

那麼如果做沒那麼商業的方向呢? 必須再強調一次, 商業這把尺存在每個人心中, 很可惜的是, 它們長短通常都不怎麼一樣. 這也跟喜好有些關聯, 有人喜歡小叮噹, 有人喜歡七龍珠, 張飛跟岳飛怎麼分高下? 你覺得屌的東西, 別人不一定這樣認為. 今天看到這文字 "設計就是要被量產, 才有它原本該發揮的商業價值, 不然就是藝術品." 但今時今日, 設計藝術化的趨勢, 這界線變得可以移動, 只有你有訂單, 有量, 再怎麼麻煩, 再怎麼藝術的"設計", 還是可以被量產. 想要別人嗨, 自己要先自嗨. 如果沒有嗨起來, 也不一定是設計師或民眾的原因, 可能是時間不對, 可能是氣氛不夠, 展覽陳列方式不好, 參與展覽的方向不那麼適合作品, 等等等因素.

這個展覽取名為台灣設計師週, 表示這個展要展示台灣設計師, 代表台灣設計, 或許不用急著扣頂大帽子說是代表全部的台灣設計, 但至少傳達出某部分的台灣設計. 只是現實是殘酷且真實, 約莫參加這個展覽, 長則三年短則一年, 心力會有些消耗, 或覺得狀況跟想像的不一樣, 或覺得沒得到想獲得的, 這些人開始退出這個展覽, 一兩萬元拿去旅行, 吃喝玩樂, 買物質上的品, 提升自己身心靈上的層次, 提升設計師該用物品的品質(自己沒法做, 我買總可以了吧), 養家活口, 買買樂透, 貼補家用也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當然也是有藉著這個展覽開始踏出第一步的人. 這個展或許只是另一個測試的平台, 一個契機, 一個提供思考的基準點, 讓你思考一下你想做的事跟現實的距離. 辦一個展覽要投注多少心力, 參與一個展覽要怎麼參與, 要不要有後續? 如果想要有, 可以怎麼做? 要花多少時間和金錢? 還是展覽期間, 朋友來看展時, 大夥在展場一起合影留念, 可以的話拿出拍立得相機, 拍完大家馬上可以簽名留念, 這樣何嘗不是另一種滿足? 正所謂知足常樂, 人生說長不長, 說短不短, 快樂就好. 說實話, 展覽效應受 媒體, 商業, 民眾, 設計師, 等等整個大環境和其他層面的影響. 參與這個展覽頂多也只能說是個起點. 不管是設計師, 還是廠商, 通路商, 和近來很夯的設計經紀人贊助支持台灣設計(週),  同時當然也歡迎有錢沒地方花的人, 或有錢想花在看得到的地方的人一起來. 大.家.一.起.來. 


睡不著怎麼不出去跑一跑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