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反復



昨天去了清明掃墓的活動
幾年前把曾祖父母的骨灰安置在納骨塔
由於年代久遠 似乎也沒有他們的照片
所以在位置上只有他們的名字
雖然也到納骨塔探望他們幾年了
但昨天去的時候
人生走到盡頭終會走到那一步
我從沒見過他們
也不知道他們的樣貌 為人 個性
而血緣卻我們連結在一起
似乎也有了情感的交流

前幾天看到一則不知道真偽的說法
寵物對於自己的死亡並不會覺得惋惜或放不下
覺得這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比較割捨不下的是主人對他們的情感
而人類跟大象會對逝去生命表示哀悼跟舉行儀式
說這樣的行為是因為對於生命有比較深的自我意識所致
然而這樣的意識
會不會想讓一生添增更多的意義?
又或許不需要更多的意義

2019年1月19日 星期六

fade


Little Forever from Liam Underwood on Vimeo.

youtuber 是個熱門的行業
日本小學生的志向第一名就是當 youtuber
我想全世界已開發國家的小孩都差不多
有人說現在小孩都看 youtube 不看電視了
崇拜的人也不再是影歌星了
這是時代的變遷
現在的小孩從出生網路就是普及的狀態
網路就是個人化的媒介
但人性的本質沒什麼變
電視到 youtube
臉書到 ig
錄影帶 到 netflix
錄音帶 到 CD MP3 黑膠
msn 到 line
都只是換湯不換藥
尋求觀注 尋求刺激 尋求時間的消耗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keep it in mind



那天難得平常日跟女友一起吃飯
去了一家風評一直不錯開蠻久的餐廳吃飯
因為是平常日
店裡也不像假日那麼忙碌
店裡也比較安靜些
聽到隔壁桌的談話也不是多困難的事
隔壁桌是一位打扮入時的年輕媽媽帶了一對兒女來用餐
聽她點餐感覺對這家餐廳蠻熟悉
兒女都是國小
兒子目測三四年級
女兒年紀比較小些
吃飯的過程 其實也都沒什麼狀況
快結束的時候 兒子似乎走到媽媽旁邊
要吃放在媽媽那邊的飯
因為小孩身高沒那麼高 所以就站著吃
但這時媽媽就說了一句話
"不要站著吃飯 只有工人才會站著吃飯
馬麻之前不是有跟你說過了"
兒子回到座位上後 還不忘用問句問兒子
"是什麼人才會站著吃飯?"
我沒聽到兒子有沒有回答
但又聽到媽媽說
"是工人才會站著吃飯 你是讀書人 要坐著吃飯"
當下聽了覺得蠻心寒的
一個年輕的家長 竟然還用這種
充滿階級劃分的方式教育下一代
keep it in mind



2018年11月6日 星期二

buybuybuy


Happiness from Steve Cutts on Vimeo.

購買行為很兩難
沒有購買行為金錢就無法流通
可能會影響經濟
但買了一些其實沒那麼需要的東西
或其實不合用的東西也很困擾
各種資訊媒介會告訴你
什麼東西是必買 必吃 必喝 必去 必看
讓人想擁有 想經歷 
體驗似乎相對比較沒有後不後悔的問題
因為體驗通常沒有實體 就是種感受
有時可以拿出來說說嘴
如果買了個不適合的手錶 不常用的鋼筆
賣了覺得虧很大 不賣又有點像是雞肋般的存在
有時那些東西像是歲月的情感
當初是因為什麼原因 什麼年紀買了那些東西
似乎也超越了物品本身的價值
雖說人 生不帶來 死不帶走
但如果只是一昧的買各種物品 限量版 
實在也太浪費了點
如何賺錢跟如何花錢都很重要吧
或許就如同電影 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單 
後悔早該把錢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上吧


2018年5月19日 星期六

no regrets



如果你不認同什麼人事物
該做的不是將這些不認同的話說出來
而是去創造自己認同的價值







-
近年來ㄧ些華語音樂的頂端音樂人會做世界巡演
這些巡演真的是世界級的
不是以前巡迴亞洲華語地區
然後宣稱世界巡迴演唱會
而是倫敦 紐約 巴黎 那些國際ㄧ級大都市
參與這些演唱會的人絕大多數是華人
這種狀況很妙 但也不難想像原因
跟歐美國家的音樂人做世界巡演的狀況很不同
歐美音樂人吸引的是住在當地的本地人和外國人
或許等華語變成國際最通用語言的時候
這種狀況才有可能變化吧







-
這段日子經歷了ㄧ些事
有些 大家早就知道的 感想
只是有點遺忘 有時會淡忘
人生只會對於沒做什麼而後悔
人生總想要留下些什麼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乖乖



小時候
很羨慕房間裡有床頭音響的人
覺得很酷
但這場景從來沒發生過
只有一台錄音帶的收音機放在床頭
晚上會聽著忍者龜故事的錄音帶睡著
現在想起來 沒有床頭音響好像也不會怎麼樣
有沒有擁有過什麼實體的東西
當下好像很重要
但或許其實沒那麼重要
但我們選擇的物品 圍繞在我們身邊的物品
也是代表著品味 氣質 給人的感覺
也是形塑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
花掉的錢才是你賺到的
到最後只會後悔什麼沒做的事 沒體驗的事
當然花比較高的金錢換取品質較好的服務和物質
是讓這個世界經濟可以正常流通
讓貧富之間有機會重新分配
幾年前的某次旅行
跟朋友在當時覺得是一筆不小數字的錢吃了一餐
當下其實也覺得值得
但不免覺得心中在滴血
現在卻一點都不會覺得後悔
買到的是一個美好的回憶
我們最後剩下的也只有回憶了







-
人生追求的是什麼?
為什麼會有人類這種生物?
死亡是最好的發明
這個機制讓人知道時間是有限制的
有人積極 有人消極
有人遊遍全世界 有人不出門 有人在街頭生活
金錢也不是一個人開心與否的原因
各有各的煩惱
有時因果是互相
鑽石會貴是因為被控制在少的數量
因為數量少 鑽石價值就高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
某位退出藝能界的女星
她的資產超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的個人資產
讓人知道
過程還是有其重要性
這個新聞讓我思考反省
該女星獲得資產的方式比中樂透頭獎還付出更多
過程也算得上用心努力
那為什麼給我負面的感受卻超出樂透頭獎的得獎?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有無



10 年前的 9/12 晚上
找到這一年要居住的房子後
正在倫敦的青年旅館休息
喝著還不怎麼習慣的啤酒
跟雷和丹哥慶祝生日
那時對於即將到來的未來
充滿著期待







-
看著北京網球公開賽決賽
螢幕上的中國人揮舞著西班牙國旗
為 Rafa 加油
如果 Rafa 是台灣人
這樣的場景會發生嗎?

#體育歸體育
#政治歸政治







-
有在看體育賽事的人通常都喜歡看實況轉播
就算要看重播 大多數人都不想先知道比賽結果
因為這樣就會減少很多樂趣
那麼
人們為什麼那麼急於知道人生的結果
其實我們早就知道結果是死亡
只是選擇要怎麼到達目的地



2017年8月10日 星期四

one more light


Vogue - Elle Fanning from Moxie Pictures on Vimeo.

最近因緣際會有機會跟非同溫層的人短暫旅行
對於人生態度 美感 興趣 關心的事
可說是大概 179.78 度的差別
還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原來這個社會上還是有那麼多形形色色的人
如果都只要靠夭佑台灣
實在不太保險







-
Linkin Park 主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知道為什麼
今天在超市
在 巧克力冰淇淋餅乾 曠世奇派 抹茶冰淇淋 間猶豫不定時
想起約莫半年前
阿姨每周來家裡的日子
我們一起去了 costco
買了某知名不平價的冰棒
一起吃了一些不錯的餐廳 好吃的食物
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值得
就如同許乃仁在雜誌上說的
"人在這世界上都是短暫過客, 我們寄居在這地球上能帶走的,
唯有記憶."
所以我最後買了抹茶餅乾.







-
最近要出貨一組模具
如同往常的將木箱的尺寸資料
禮拜五傳真給配合的廠商
該廠商是僅由一對老夫妻經營
禮拜二早上卻接到一通來自別家木箱廠商的來電
說是原本的廠商 把單轉給他做
一問之下
才知道原本廠商的老闆 上禮拜去逝了
雖然沒什麼私交
但知道世界上某個你認識的人就此離別
還是在心裡泛起些漣漪



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Some people die at 25 and aren't buried until 75.



今早起床看到訊息說
因為昨晚到今晨的雨勢過大
有些地方有淹水
所以今天臨時宣布停班停課
不同人對這颱風假有不同的感想
住家附近有淹水的人
多少有點無奈的想法
有誰想家附近 每次雨勢大一點就積水 50 公分以上
對住家附近沒什麼狀況的人 或多或少
會有種賺到一天假期的感覺
對老闆而言 當然也覺得安全是最重要
但就是少了一天的工作
尤其對於上一個世代的老闆而言
經歷過經濟急速起飛的年代
經歷過工作量超大 人力工作吃很大的年代
少一天的工作 差別是很大的
對於這種假期 內心是很難調適的
有時會發生 宣布停班停課 但卻無風無雨
這種狀況 內心更是煎熬
但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提昇效率
提昇產業
如果只依靠時間換取利潤...
Cebu 的最低薪資一天不用 300 台幣/ 10 美金







-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文章
關於台灣人大部分的目光都在歐美日韓中
對於其他地方 關注就不太多
台灣能不能成為文化的輸出國?
台灣保留了比較完整的中華傳統和文字
台灣是華人社會中唯一的民主國家
但奴性... 
卻讓某些人以為自由很廉價 
經濟從 50分到 80分成長的速度很快
所需要的資源和條件比較容易取得
但通常對於環境的衝擊都比較大
但現在經濟與國力比較強勢的國家
回過頭來發現 地球只有一個 這個議題
這引發了另一個問題
這些國家想限制那些經濟弱勢 想開發進步的國家
不能用當初自己用過的 讓經濟及建設可以較快看到成效的手段
希望他們要用更新 更相對環保 的方式
但他們連爬都有問題了 怎麼要求他們用跑的?
地球暖化這現象是存在
當然很多 或越來越多的研究會說這是人為造成的
但還是有少數研究說不是人為造成
有時真的很難說是不是人為
說不定有生之年還不會有定論
但既然存在這現象
好像要環保ㄧ些才比較對得起良心

而經濟成長要從 80分進步到 90分會慢一些
因為不完全是靠外在的資源或實體的物質就能達成
而是需要內化出來



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superb


Supernaive - Opal Waltz (2017) from Vincent Tsui on Vimeo.

如果有一定的經濟能力
生活無虞
一個人生活有一個人生活的好
極度自由 不會有第二意見
只要不違反其他人的自由
想做什麼就可以去做什麼
今天想出國 今天想待在家 今天想看什麼電影
都可以
兩個人或三個人 很多人無法確定有沒有比較好
但鐵定需要負起更多責任
生活沒比一個人自由
不管如何
自信從容的生活是必要的







-
這次建築旅行
記得在 Rolex Learning Center 跟瑞士女行走間的聊天
聊到 要不要轉換跑道到建築 建築和產品設計的分別
建築就是一個比較大不能移動的量體
就座落在那個地方 讓別人來參訪他使用他
產品東西比較小
最好 可以送進每個人家裡
一個好的建築真的很感動人
跟產品帶給人的感動有些不同







-
622 夏至
通常將冷氣在睡前時設定一小時後關機
禮拜六在沒鬧鐘的情況下
約莫清晨 6 點 15 分醒來
這樣的模式讓我想起在法國的第 2 天早晨
在床上思考著為什麼會醒來
也無法有入睡的意念
恩...
真的太熱了







-
上個禮拜 下班後不知怎麼的異常的疲憊
沖澡後 躺著就默默睡了 2 個小時左右
過了平常該睡覺的時間 精神還很好
寫到這裡
發現還蠻廢文的



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Day 2


今天是旅程的第二天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睡了4個小時
就自然醒過來了
決定出門閒晃這個有趣的小鎮
有種體悟
歐洲會有歐洲的樣子 跟招牌市容有很大的關係
當然亞洲有亞洲的樣貌 台北 香港 東京 都不太一樣
或許這樣世界才那麼多樣化

路上巧遇新加坡女
就依稀五點多有聽到開門的聲音
離門最近的芝加哥男整個睡死 好險東西沒被洗劫
還以為自己聽錯
一起走了一會後 新加坡女先回去
自己繼續再閒晃 到了約定好大家起床吃飯的時間
回到住宿的地方
發現大家都還在睡夢中
紐約女被聊天聲吵醒後
下樓 以不太紐約的方式說 (紐約是有多負面?) 
說請我們小聲一些 2 樓聽得蠻清楚的
語畢她就又回去補眠了
過了一會兒 大家陸續起床
其他旅伴也想出門逛逛
早餐是把昨晚的水餃做成煎餃
一整個省很大的概念

吃飽喝足後 出發前往印度男踏上建築之路的原因 - RONCHAMP
快到的山路上 遇到一些人應該是坐大眾交通工具來的正要離開
著實覺得開車實在方便太多啦
距離越來越近 車上的情緒也越來越嗨
原訂就是要在這邊待上ㄧ整個下午
雖然之前也看了不少知名建築
這次有幸跟一群建築人一起看建築
卻會有更深刻的感動





深刻感受到一個好的建築原來那麼感動人
跟產品帶給人的感動很不同
自己拍的照片或許只是方便將思緒帶回照片中
我們最後待到閉館才離開前往下一站 - Vitra Campus

也是這次旅行有機會短暫體驗傳說中無速限的高速公路
沒有最快
只有更快
時速 160公里的相對速度算不快
到了 Basel 住宿的地方
在希特勒時期是農民養馬等家畜的地方
現在改裝成很現代
後門是主人的幾間房子的共同草地
一種三合院的概念
還有游泳池 彈簧床  好爽 
我們住的這間院子有吊床 藤椅
主人還點好蠟燭 迎接我們
讓我們在停留時間不長的夜晚放鬆一下


2017年6月18日 星期日

note

-寫於法國-
不知道是不是來的飛機上一路睡的關係
亦或是時差的影響
第一天到達住宿的地方已經是晚上九點了
天色剛是黃昏的時候
旅伴們開始忙著包水餃
包好水餃
開始晚餐已是 12 點
大家非常有效率的解決桌上的食物
最後再配上下午買的香檳
洗好澡 準備入睡
大概是 2 點了
卻在早上六點自然醒來
外出走走
或許是遠離熟悉的事物
或是對歐洲的不當想像
歐洲就是歐洲的樣子
街道 文字 一切

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520

從幾個月前開始規劃這次的旅程原本都覺得應該沒辦法抽出時間參與這次的旅行
最後在總召集人的強力勸說下
加入這個不去會後悔的建築公路電影拍攝計畫
大家從世界各地到巴黎集合
紐約 芝加哥 印度 新加坡 台灣
還有一個在瑞士念書的夥伴在瑞士加入
除了召集人之外 都沒看過其他人
旅行剛開始很有一種見網友的感覺
要在香港轉機 怕行李被寄丟就整個 GG 了
決定還是出境入境香港 在台灣機場辦了 雞肋 港簽

第一次吃了正抖的粥 第一次搭了漢莎航空
第一次在長途飛行中除了吃飯外 保持昏睡狀態
一部電影都沒看完
在法蘭克福轉機沒預期的遇到新加坡女
會搭同班飛機
加上另一位台灣同行旅伴認識
這樣的不期而遇 讓他們看起來相當興奮
相較下 我似乎是有些冷靜
或某人說過的很會裝沒事


很快到了戴高樂機場 很快的領了行李
很快的準備去取租車前
很快的抽空去吃了一下第三航廈的保羅 其實味道就那樣 國際化的淡淡哀傷 
很快的跟另一位紐約女在租車處會合 "紐約女"整個就很有畫面
很快的決定要加租稅金等有的沒的其它費用超貴的 GPS
很快的服務人員不忘貼心補上一句 歡迎來到法國 好像我們的心情會好上很多一樣
很快的找到我們預定的 8 人座德國柴油車
很快的去 vitra 產品滿滿 儼然是 vitra 展間的機場平價旅館與芝加哥男與印度男會合
他們先去巴黎中國城買晚上要包水餃的食材 搞得好像很想包水餃一樣





然後就開始第一天的旅程 天氣晴朗
巴黎一路往東開 沿途的風景 真的遼闊到不要不要的
白雲藍天也是白藍到不要不要的
到達 Reims 的凱歌香檳總部 原本已預定的 酗酒 試喝導覽
但到達時剩 30 分鐘工作人員就下班
不知道不想 還是真的額滿
原本預定的導覽 說已經額滿
同行旅友只好怒買幾瓶特殊包裝凱歌香檳
如果不在乎很特殊的包裝 歐洲機場免稅店還是比較實際
隨後在市區逛聖母院 及 旁邊專賣各種大小品牌的香檳
很多香檳的價格跟在台灣一般汽泡酒幾乎同價格
除了老闆娘不管是一開始我們一副閒逛還是最後怒買 3 瓶平價香檳
臉上依舊無表情 可說是一路走來 始終如一
想買就買 看看也可以的概念
隨後 由於太想開香檳喝 直直撞去第一天要住宿的地方
還要通過類似古堡的碉堡 像是東門 西門那種古蹟的門
到達時約莫 9 點 剛好可以拍拍黃昏 及

很想做水餃當晚餐 配上 costco 巴黎買的烤雞 及香檳 啤酒
因為入境隨俗的關係 要比法國人更法國人
加上水餃製作用心
所以晚餐決定 12 點開始吃
中途印度男突然想起美國麥當當的雞塊套餐 很便宜 吃起來會很爽
想說法國的會不會也會學習美國的優點 結果是沒有 
看到附近還有一家便出門 感謝法國麥當當顧客的協助下問了店員雞塊的價錢
可能法國的雞塊真的都是用雞肉做的 成本比較高
買不下手 於是開車到這有趣小城鎮閒晃及印度男領錢後
空手而回
住宿的地方空間有趣 高低錯落
傢俱隨意混搭 充滿主人隨性的感覺
廁所也留有小孩的趣味塗鴉
如果不回答問題算沒有禮貌嗎?

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progress


Flume 'Never Be Like You' ft. Kai from Clemens Habicht on Vimeo.

人某程度都是在追求不朽
追求自己生命的延續
下一代是延續
事業是延續
創作是延續
如果用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幸福觀念
子孫滿堂 生活無虞
那麼某中部廟宇的董事長
應該是人生最幸福最完美的人
應該是人人都該追求的目標







記得高中的時候
同學的姐姐已在台大某系唸書
那時覺得台大好像距離很遙遠 高高在上的感覺
朋友姐姐卻說很羨慕醫生科系 牙醫 醫生
以後保證有不錯的工作
那時年紀小不懂這道理
醫生是投資保酬率蠻高的行業 當然醫生都不會這樣覺得
而且全世界的社會地位都是高的
很多東西金錢無法買到
也有人說如果有 1 萬次選擇當有錢人或一般人
1 萬次都是選當有錢人
某位朋友說
人生總是要找個台階下
深信自己擁有的
不然很難繼續往下走







再如何有同理心 再多會換位思考
人要體會 理解 另一個人的心情 掙扎 決定
幾乎是不可能的
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
沒遇上 沒遇過 真的無法體會
怎麼會因為這樣就怎樣又怎樣
有時真的就是這樣
旁人是無法理解的








書的文字跟電影電視劇的影像
是有差別的
影像就算你不思考 某個片段看太懂
時間軸的箭頭還是繼續跑
當下過了就過了
用電腦電視看 或許還可以重看某個片段
但這似乎不是原始的設計
影像是一種連續性的設定
在電影院看電影或許才能體驗影像的魅力
創造並提供現在越來越難能可貴的專心舒適環境
黑暗 冷氣
網路發達 追劇成習慣
一個周末看完一整齣電視劇
兩個周末看完星際大戰全系列
縱使處於極度便利的世界
但人有選擇的自由
但由儉入奢易 由奢入檢...

書是強迫看書的人 必須看懂上一段
才能接續下一段
才能進行下一章節
書的設計就是要了解再繼續 必須思考
應該很少人說我這周末看了 3 本書這樣的話吧

有時候人們只是不想思考的渡過時間





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special


Jungle - Busy Earning from Blink on Vimeo.

許多人都在思考如何宣傳自己
如何推銷自己
世界上充斥著無數的工具來達到這些需求
人們直播自己的生活
人們在乎自己臉書有多少個讚
有多少人討論這個狀態
分享自己最美好的時刻
分享自己每年一次的出國旅遊
彷彿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出國
要分享給全世界
之前調查指出臉書分享自己原創狀態比例變少
比起一開始少了許多
因為大家都在虛擬世界包裝成美好的狀態
不夠特別
太過生活化的事情
達不到放上臉書的標準







-
有句的話是這樣說的
準備的過程有時比結果有趣
旅行更是會有這種感受
找交通工具
找旅遊的點
討論的過程
住宿的地點
開始旅程前的到數
如同跨年般的感受







-
前幾天合作的機械廠說有人想做東西
需要模具
所以想把他介紹過來我們公司
是一對 70 多歲的夫妻
聽到 70 多歲 不知道為什麼
"這做的可能性應該不高" 的念頭在腦中閃過
但還是請他過來公司談一下
因為剛從別的縣市搬來沒多久
所以不太熟這裡 用計程車代步 也說名片也還沒印好
拿著他自己想開模的樣品 和 以前做過的商品
說明樣品的功能是什麼
接著拿出以前做的商品 說想要怎麼修正
說他都做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喜歡自己開發路線
但也說東西售價都會比別人便宜
之後就叫了計程車送他去車站
恩...
開模的可能性應該不高啦



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_

這十幾年來一直有過年氣氛通常是在那位長輩的家裡發生
小時後給的紅包也都很大包
個性超級海派 對人很好
或許是對人太好 不知怎麼拒絕朋友
忘了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總會聽其他長輩說她小時候到年輕時的生活
有多辛苦
上次見面沒想到是最後一次聊天

今天見了最後一面
就像是睡著一般

死亡這件事讓人覺得難過的是
你從此沒有機會再見到這個人了
縱使你們過往有再多的回憶與經歷
喜怒哀樂等等各種情緒的日子
全都做了一個總結
彼此的故事不會有再多的情節


2017年1月27日 星期五

G


WILD BEASTS - Big Cat from Moonlight Barcelona on Vimeo.

最近這一兩年空氣清淨機紛紛出籠
各大小家電品牌從此產品線又多了一項
因為空氣似乎越來越差
PM2.5 的狀況越來越嚴重
基本上跟工廠製造業相關
跟越來越多的交通工具 碳排放相關
"有機碳化物 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
受到日光照射後 所產生的硫酸鹽 硝酸鹽 及有機碳等細懸浮微粒"
製造越多東西 工廠產能越多 空氣越差
只好製造空氣清淨機讓空氣變好
只好製造隨身穿戴的設備讓自己周遭的空氣是好的

怎麼沒人想減少製造東西?
降低自己的物慾?







-
DJO 第二輪出局
Andy 第三輪出局
休息半年的 Roger 強勢回歸
Rafa 也回春
有誰能預料這些事會發生?
球場如人生
或人生像的東西太多了







-
人不帥就要有型
帥哥胖了 至少還是胖帥哥
帥哥型男 胖還了還是胖帥哥型男
不帥又沒型 就是個胖子而已
看到某網友帥哥老公變胖後的感想
恩 還是帥啦 但就是...







-
有柏曾說過很多爭議性的話
不得不說這或許也是一種才能
最近有印象的的一句是
"窮到只剩下錢的時候 再來談社會責任"
剛聽到這句話 稍微有良知的 設計 
心中的小宇宙一定是燃燒到不知道哪去了
白眼不知翻了幾圈
但這卻多少是現實世界主流的運作方式
google 伺服器耗多少電 您知道嗎?
臉書 伺服器耗多少電 您知道嗎?
更不用說微軟 windows 作業系統
把電腦送到成千上百萬億的家庭裡
這些對人類來說當然是無與倫比的創舉
但一件事不會只有好
相對的這個世界耗盡更多資源

所以比爾跟馬克現在常常做善事
關注這個世界缺少的事 發生的問題 社會責任
比爾也承認年輕時沒想像過非洲的那些生活真實存在
所以大咖國際知名的設計師還不夠窮到只剩錢 
只好繼續想方法 消耗資源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200011111111111111111


Salute - Storm from Raine Allen-Miller on Vimeo.

以前的人是怎麼生活的?
都過著怎樣的生活?
以前網路不發達的年代
虛擬娛樂大概只有電動玩具吧
而超過30歲還會玩電玩的 應該很少吧
現在虛擬的娛樂跟資訊根本消化不完
娛樂沒有國界
各國的綜藝節目 連續劇 電影 音樂
現在是個自由的世界
突然想起 2 年前某 競選 廣告
如果你有很多錢 你會幹嗎?
其中一個人 說他會一直玩 一直玩 一直玩
當時被抨擊得很慘
某程度這或許把這種逸樂生活講得太直接了
又或許說出很多人內心被壓抑的心聲
玩的定義太廣了
沒有工作算玩嗎?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其實也沒人可以有正確答案







-
今年得諾貝爾獎生醫獎的大隅良典先生 71歲
2016年已公布的得獎者平均 72 歲 年紀最小的 65 歲.
而 60 歲以上的設計師還有
70 歲以上的設計師還有在做設計的嗎?
建築師好像有
產品設計師好像比較少聽到有這樣的人
是什麼樣的念頭讓科學家們願意到了 70 歲還繼續做研究?
或多或少他們奉獻了自己的人生給科學
全世界有多少科學家 有多少人做研究
只有少數幾個人能得諾貝爾獎
他們是如何抱持奉獻人類的精神繼續下去的?






-
比較難達成的事比較有價值
比較有價值的事比較難達成
這是人類評價的準則
在容易肥胖的時代地區
大部分審美觀覺得瘦是美的
在飢荒或食物不易取得的時代地區
肥胖的人被覺得比較好
天生帥哥美女比後天整形的帥哥美女給人的印象比較好
整形整得比較自然比較不著痕跡給人印象比較好

因為貴所以比較少
因為少所以比較貴

啤酒肚是顯性的
腹肌是隱性的
但巨巨又是顯性的
這是一種物極必反的概念嗎?







-
有一陣子上班 一上車會看出發的時間
然後到達的時間
大概會知道第幾分鐘的時候
沒到哪裡 就會慢了一些
有時會因為這樣 影響開車的速度
因為路線固定
路途時間的長短取決於交通狀況
寒暑假 紅綠燈 及 運氣
但後來發現如果不被既定的時程影響開車速度
一般正常的狀況開車速度
其實時間並沒有差多少
快跟慢大概差 3 分鐘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critical



生命的起始和結束
或許是人生的最大喜悅和悲傷
那些感受會跟關係密切的程度有關
跟發生時物理上的距離有關
生命的起始還沒感受過
生命的結束有過一些經驗
有時當下平靜 過了一陣子才會爆發出來
需要一段時間才有辦法平復
但人總永遠會活在某些人的心裡
只要我們努力的活著







-
只要有心 處處是歧視
歧視很妙 如果你不是被歧視的那一方
通常都不會有太大的感受
如果現在法律規定體重超過 70 公斤的
吃晚餐前要原地踏步 20 秒
會發生什麼事?
或是身高不到 170 公分的上廁所前
要在廁所門口前要跳 5 下
會發生什麼事?
社會或人類總會有某一個區塊是壓抑的
有的人藉由運動 喝酒 抽菸 工作 等各種媒介去抒發
有的人不知道怎麼抒發
壓抑到一個臨界點就爆炸了
一些社會事件有些就是這樣發生了
上面兩個例子
做一天應該還會覺得好玩有趣
做 1 個月 大概就會覺靠北了
為什麼我要這樣做這些事?
10 年間不停的柔性抗議
沒用的狀況下 只好用強烈手段
不用做的人 也覺得規定不就是這樣嗎?
到底是在亂什麼?
end-






-
好前陣子跟朋友聊天
他問
你想做有趣的案子還是
要賣東西的案子
這決定好兩難又好簡單
有趣的案子 曲高和寡
內行看門道 外行看熱鬧
這個世界一定還有我的容身處







-
越來越能感受人的價值 獨一無二
在於經歷過的所有大大小小重要不重要的瑣事
走過的路 挫折 迷惘 開心 快樂
喝醉酒的的草皮上 泰晤河畔的跨年 Adele的演唱會上
零下 20 度的雪地上
睡在公司的沙發上
有時候想得太多 想太多奇怪的事
化成語言文字都太過可怕
只能放在腦海中







-
國中成績中等
某次數學課上到一半
手邊有塑膠袋
突然想學媽媽整理塑膠袋的一種方式
雙手在抽屜西西蘇蘇弄著
還弄不太出來時
就被老師發現 叫到前面
順便叫我把抽屜的東西拿出來
問我在幹嗎
如果覺得無聊 看想要做什麼就去做
用藤條打了一下手心後
開玩笑的說像我這種人不是天才就是蠢才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牛津鞋不是雕花鞋


Russ Chimes - Turn Me Out from Mathy & Fran on Vimeo.

大概早上 8 點 45 分到 9 點間
背後的陽光會直射在電腦螢幕上
讓我無法工作
如果要工作
可以撐傘阻擋陽光的攻擊
下午大概 2 點 50 分到 3 點 10 分間
陽光會從斜前方直射入我眼簾
如果要工作
可以左手拿著筆記本擋住陽光
右手操作著滑鼠







有時我們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世界會提供很多很多的選項
手機 電腦 衣服 包包 等等等等等
所以才有人說人生就是無數的選擇
每年不斷推出新手機
縱使科技進度的幅度不大
只要推出時機符合人性的慾望需求
還是會賣的哭天喊地
想買 錢都掏一半了 店家說沒現貨
光速時尚產業
彷彿速度永遠追不上人的購買慾望
其實這一切 就如同溫室效應 地球毀滅
大家都心知肚明
但這時速可比阿斯拉的巨輪
沒有人可以擋下







其實我們早就心知肚明
所有人事物都會流逝
我們追求的是什麼?
人類追求的是什麼?
將生命延續下去是人類的義務嗎?
所有的快樂 悲傷 公平 不公平 霸凌 旅行
各種所有體驗 情緒
當我們生命結束的那一天
都會消逝
或許如 Steve 這類的知名人物
名字至少會被銘記個 2~3 個世代
但這些銘記追封對 Steve 有意義嗎?
這些結果是明信片
過程才是風景







一些事比別人慢一點 差一些 好像也沒什麼關係
大學考差了 想起某位老師講的 選自己有興趣的
考不好只能在自己有限的選項好好選擇
大學專題 因為班上人數是奇數 老師規定一定要 2人以上一組
拖到最後 跟了 2 位很不熟的女同學一組
過程進度波折不斷
那一年班上同學都在等著聽故事
當一切過了卻反倒覺得有意思
研究所選指導老師
甄試上所以可以比較早跟老師們聊聊
也能搶得一些先機
拖到最後 剩下兩個老師有名額
但結果卻遠比設想的好太多
在英國找住的地方
最後住了一個大概 2 坪大的房間
現在想起來也是很有趣

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ppp



Calvin Harris | My Way from Speade on Vimeo.


前陣子的最近看了 spotlight 驚爆焦點
這電影沒有太大的誇張情節
也不是靠視覺特效
就是把一個故事說好
或許真實事件本身就具備足夠的內心張力
我不知道這部電影有沒有要感動人的念頭
看完真覺得劇中的真實世界的那些記者
用心付出在他們的工作上
然後成果又...
很棒的一部電影







有些時候會想起那年的 (英國) 到底帶給我什麼?
( _ _) 括號裡可以被替換
或許每個階段就如同人生的縮影
就如同不同的電影
總有不同的刺激和味道







一位爸爸的朋友來找爸爸聊天
事後我才知道
那位朋友現在腦神經似乎有些病變
像是不定時炸彈
不確定什麼時候會啟動
現在就是不太處理太難的太硬的事情
也交代自己的兒女
如果變植物人就不要救了
這像是本土劇的灑狗血劇情
卻發生在離我並不遠的距離







球場上有女生 有男生 有體形較大的 有比較矮小的
有國中生 有國小生 
大家和樂融融打著籃球
非常快樂 
有在算分數
雙方卻像是沒在意輸贏
像是純粹享受一起打球的時光
好久沒體驗到這種感覺
(其實是國生女生都叫我哥哥)







"如果他,是一個很懂事、很會溝通、很體貼、很愛做家事又會傾聽老婆、又有企圖心、有國際觀、又有人生目標、又有才華專長、站出去讓人感覺頂天立地、雙眼炯炯有神、衝滿熱情和對女生充滿崇拜愛慕、又注重身材的這種男生,



請珍惜他,


即便他才剛起步。"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有的人



有人服務於世界最頂尖的某品牌公司
有人的畢業設計得到 Design Museum 的年度設計師
有人成立獨立設計工作室
有人成立了自己的品牌 自產自銷
有人集資 集了超過 300 萬美金
有人做了 3D 印表機賣全世界 知名車廠用他們的印表機當主角拍廣告
有人當醫生 有人當牙醫
有人在美國教中文 當工程師
有人在中國做業務工作 常需要去酒店談生意 吸取足夠酒精
有人努力工作做事業 過了 60 歲 公司上市 股價破百
有人年輕時 開計程車 後來擺夜市 開始累積財富
有人辛苦工作幾年 去歐洲沙發衝 衝到自己多金帥老公 生了混血兒 羨煞無數人
有人為了做生意 沾染到不該沾染到的東西

忘記是哪本書看到的
"人生就跟演藝圈一樣"
有天王天后 有小模 有通告藝人 有活動主持人 有演員
選擇 Mad Max, the Life of Pi, Fight Club 是很件難的事
如果加上 刺陵 可能比較快刪去其中一部 
但無奈的昰不可能每部都是史詩鉅片 





"多花一點時間看連續劇 人生很快就過"
或者人生本來很快就過
痛苦的時候 時間總度日如年
快樂放鬆 無煩無惱 時間眨眼就過
其實時間都是眨眼就會過
只看那眼眨得快一點或慢一點
人生無法無憾
說無憾的人 其實還是有憾
如果可以 Steve 不想參與到 iPhone 6 7 8 9 10 嗎?
至少或許露出照會少一點
驚喜會多一點 神秘會多一點






Muji 攻占了 500 家 7-11
Uniqlo 全台開了 63 家
大家還記得第一家 Uniqlo 的大排長龍嗎?
店一家家的開 加上網路下單的寄送
彷彿消費是無極限的





我想起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候
總會想如果有智慧型手機
就可以怎樣怎樣 幹嗎幹嗎
充滿著很多想像
但擁有之後 之前想像的那些場景 使用情境
發生的頻率卻沒想像中的高
但這不只發生在智慧型手機上
很多東西是累積出來的
很多東西短時間看不成效
需要累積
事業 金錢 財富 美好的物品 好看的東西
好的音響 衛浴設備 旅行過的地方
無數張一輩子一定要擁有的設計師椅 包包 鞋子
但如果每個人 每個公司都在累積
每個汽車品牌 200 年跟 100 年的工藝技術
差別的程度會多少?
當設計師椅的數量到達 1000 張時
我相信這世界還是少了無限張
假設每年都有 5 部史詩般的電影
50 年就有 250 部

世界的終點會來到嗎?



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晚熟社會



外表的年輕 在社會上好像很重要
反正就是比實際年齡小個十來歲 20歲也不反對
30歲最好看起來像18歲
40歲最好看起來像25歲
這或許跟現在社會上的氣氛有關係 跟潮流也有關係
電影也是反映社會氣氛的指標
以前流行軍教片
70 80年代是 Godfather 的年代
小孩子需要快速長大
現在是超級英雄電影當道
這流行起源於小時候有看漫畫的人
長大了 卻沒有像前一代的人捨棄漫畫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拒絕長大







三個最奇怪的詞  Wisława Szymborska 辛波絲卡

當我說出「未來」這個詞,
When I pronounce the word Future,
第一音方出即成過去.
the first syllable already belongs to the past.

當我說出「寂靜」這個詞,
When I pronounce the word Silence,
我打破了它.
I destroy it.

當我說出「無」這個詞,
When I pronounce the word Nothing,
我在無中生有.
I make something no non-being can hold.

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have a nice...



最近從別的地方搬了些東西回到現在的住所
順道拜訪了許久不見的朋友 真是開心
聊到天荒地老 卻還意猶未盡
問到 很久沒寫部落格了
是不是對於生活周遭都沒有想法了?
不是沒有想法想寫
而是總覺得寫到最後歸納的結果幾乎都會一樣
而那個結果無法改變
久而久之也就不再想寫類似的東西了





設計師有沒有可能是危害世界前幾名的職業別?
從養成一個設計師開始
學會買材料 買紙 買工具
剛開始不知道量要多少才夠 避免奔波
通常會多買一些
一次 二次 不同的素材 累積起來
相當可觀
通常也會參與各種展覽
不管是自己的展覽 別人的展覽 或客戶的展覽
印製的宣傳品 光碟 實體紙張
臨時的粉絲頁面
這些宣傳品不能說沒用
但也如同買樂透般 希望對的人有機會拿到
絕大部分都是先被閒置 然後被丟棄
好一點至少還可以被回收
實體紙張設計留白多一點不是沒好處
至少還可以被當作便條紙使用





整理不同時期的物品 收集來的展覽宣傳品
人的記憶沒想像中的好
有些事總要透過有形的物品來幫助記憶
我想這或許也是明信片 手寫的信紙 實體卡片
比起電子郵件 line 訊息更有情感的原因吧





Leonardo DiCaprio 真的不會精神分裂嗎?
大聲疾呼要愛護地球 溫室效應多嚴重又多嚴重
但卻又搭私人飛機 遊艇
就算私人飛機不是他的
就算只是搭順風飛機
私人飛機造成的汙染比起一般聯航飛機
每個人的平均算比來還是高
好吧
我只是眼紅他 超模玩伴一個換過一個罷了

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

科技產品

寫於2015年4月9日.
最近看到某科技網站又不小心流出新一代 ipad 的產品照
12吋 以及一堆超酷的規格
也載配有最新在網路上被稱讚到破表 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筆電新進化 技術又一再突破
"再一次改變了世界"
"誰說筆電沒什麼好做"
厚度比一根冰棒還薄的
macbook
type-c usb 插孔
或許這就是時代的進步 科技的創新
讓很多東西 沒有能不能 只有想不想
或許生活中擁有這些科技產品 讓生活便利許多
或許一間公司不斷的往前往最新的技術做研發 做開發
是對世界最好的貢獻

從螢幕的大小定義不同的使用情境
設定不同的使用族群
做出最好的東西來挑起人們擁有的慾望
12吋 9.7吋 7.9吋的螢幕都滿足了人們的需求和慾望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自己買的跑車才是跑車

Martin de Thurah at Epoch - Weight Watchers “If You’re Happy”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ales on Vimeo.

跑車 名貴的車 看起來很炫的車
一輛台幣超過 400 萬的車
最好是幾乎等值於一棟房子的價格 超過也沒關係
似乎是許多賺了大錢後 累積了許多財富後的人們
會入手的一種設備
一種犒賞自己的設備
一種隱性兼顯性的傳達出 老子就是有錢 
有能力消費的起這類產品
或多或少在對自己的努力做個陳述





事情一定有正反兩面
優點隨之也會帶來一些缺點
大陸人口很多 市場很大
但現在依舊是言語不自由的國家
還是有很多限制 封閉
地方大 人的感情會遠一些
很多時候國內發生的事情都不近
感覺跟自己比較沒關係





如果南韓前副總統跑去北韓參加閱兵典禮
不知道人民有什麼想法?




人類是有些犯賤的動物
明知對身體不好的事情卻拼命做
零食等加工食品添加了許多食物沒有的味道及原料
廣告拼命打 沒停過
在各大小賣場 便利商店結帳區附近
也充斥著小零食 甜點 巧克力
方便讓民眾在最後一刻可以忍不住結帳
有供給就有需求 有需求就有供給
而這種狀況不只發生在食品業
而是充斥在生活各種層面
看不完的電影視覺刺激影像
聽不完的音樂
看不完的新聞 消息 冷知識 八卦 行車紀錄器的影像
不講你永遠不會知道的 重要性極低的不知道不會怎樣的 秘密
買不完的產品 文具 公仔 鞋子包包衣服
追不完的潮流
練不完的人魚線 人字線 川字線 深蹲 TABATA 體脂5%
路跑流行跑路跑 單車流行買單車
單眼最近沒那麼流行就不用買 以後再買

我們不斷製造與消費滿足人們的慾望
把各種 娛樂 必需品與娛樂品不斷的端到人們的眼前
我們就像擁有異次元胃袋的動物
食物和慾望永遠沒有填滿的一天








p.s. 阿古 生日快樂

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

we no



父執輩的一位朋友
40 歲就退休 從此沒有從事任何正職工作
省點用 不買些有的沒的 倒也還不愁吃穿
另一位朋友 原本是某傳統產業的老闆
過了60歲 加上生意比較不好做
於是就退休了 想說日子可以過得輕鬆愜意些
沒想到 卻閒不下來
原本每天都很忙碌 有事要忙的日子
頓時完全沒事做
度日如年 過得有些不開心
但最近聽說開始接些零星的案子
過得比較開心自在些了

最近老爸一位 20幾年沒見
當兵時的換帖麻吉又聯絡上老爸
那位友人說已經找了好幾年了
拜社群網站所賜 終於重新聯絡上

要過怎樣的人生 似乎每個人各有想法
也沒有個標準答案
只是人生有太多種度過的方式
就如同五字棋局一般
從來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棋局
人生的際遇真的是很難說的
有時真的不是認不認真的原因
怎麼評判人生高低
標準在哪?
事業? 成就? 影響力? 金錢? 房產? 家庭和樂?
或許我們都只是在找尋繼續存活下去的理由吧

過了一段時間
Mr.Nobody果真是經典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theory of everything



(前一陣子的) 最近看了 Stephen Hawking 的介紹影片和幾年前買的一本書
影片裡面有其他科學家講到這個宇宙超級無敵大
書中寫到 關於宇宙怎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有很多推測
但是宇宙怎麼開始的 很多人都會說是大爆炸
但追根究柢去問為什麼會發生 卻是沒人有什麼把握
而 Stephen Hawking 此生的志業就是想拉近答案的距離近一些
他必須推測至少150億年前宇宙發生的事
但天才如他 花了30 餘年也還再找尋方法

地球所處的銀河系
大小大概就像是一本書裡面的一個句點
人的生命最長不過百餘年
有時實在不必想太多 堅持太多
但話又說回來
不就是一些眉眉角角的堅持, 要求, 和看法
才讓每個人如此的不同


看了一些之前暫存的文章
對當時的事情寫了些想法 如今看來卻覺得
那些意見對於整件事沒辦法做什麼太大的改變
多少只是滿足了 AQ 式的勝利
低調一些 風頭過了 媒體不拍 新聞不報
忍耐一點 被網友 kuso 一陣子
馬上就會有接棒的人出來


時代的進步 科技的進步 生活的進步
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東西 不只有乾淨的水
還有各式各樣的飲料 享樂的方式
慾望 美感 讓一切都回不去了
我們想要有更快更安全的交通工具 最好還要好看
我們想要有更好看 更炫 更限量 更超越時間的經典 衣服 鞋子 飾品
這些生活模式是因為進步的世界促成的
讓人們體驗到各種不同的生活滋味
就像小朋友喝慣加糖的飲料後
漸漸的不那麼喜歡喝白開水
沒有電腦 能不能活?
沒有 iphone7 能不能活?
沒有太空塑膠的筆 能不能活?
但這些的確帶給人一些調味料
這些菁英設計 高級設計 中產階級設計
對這個世界的幫助很有限
只是幫助原本對生活品味有 70分的人 提升到 80分 90分
或只是把 80分的人 提升到 90分
就商業考量 這些人是可以消費的起這些設計的人
是目標族群
但或許只佔了全世界不到 10%的人
gimmick



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2y



農曆過年剛過 沒多久 了一段時間
這也意味著轉換跑道約兩年了
過年的某天 家裡突然變得特別熱鬧
人聚得特別多些
酒喝得特別多些
話講得特別真實些
情緒發酵的特別快些
人生體悟得特別老些
一些長輩說 現在發生的事就是最好的安排
沒發生的不一定比較好
這論點正面點看有些盡人事 聽天命的味道
反面點看是不免帶著些消極的意味






電影 La grande bellezza (絕美之城) (有雷)
主角在約 40年前寫了一部經典小說後
就沒有再寫了
很多人都問他為什麼
最後他回答了
"我想尋找更美好的事物 可是..."


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girl say



有段時間沒更新部落格了
不是沒發生什麼新鮮事
或許是發生太多事
雖然到新的地方已經一段時間了
但今天還是有種必需長大的感覺






現在的資訊量和傳播速度非常快速
我相信人腦無法追上和處理所有的資訊
只能慎選必需的資訊
選擇太多並沒有太多的益處
當你只有有限的選擇時 反而能更專注些
我想如果 30年前網路速度跟現在一樣快
那應該 30年前就會有宅男的名詞出現了
網路有太多吸引人眼球的糖果了
影像不若文字有較多思考的空間
看影像比較像是坐在位置上 嘴巴打開 就有食物送上門
完全不用動手拿餐具
為什麼 50歲以上的人 比較少 宅男?
有可能只是不太懂電腦
人要短時間做出生活習態的大改變非常難
要花時間去學習一樣新東西也需要有相當大的動力和誘因
更何況是閒暇時間的娛樂活動 有點無關緊要
沒有對生命財產有強烈威脅性
把時間花在習慣的處理模式 比較方便 比較有效率 不必改變





一局台語諺語 "豬好料人難料"
今天不知道在哪看到
西方哲學的思想都以理性思考為重
東方(或華人)哲學的思考都偏感性居多
華人對於成功還蠻常求助鬼神的幫忙
初一十五燒香拜拜
求的是心安 認為只要心思正了 事情就容易成功了
這其實也多少有幾分心理學的根據